
畫筆弘揚真善美 赤子之心度平生——記燕達在住長輩朱根華的奮斗人生

從故事中搜集歷史
在歲月中見證輝煌

朱根華出生于窮苦的漁民之家,他賣過報、做過商販,當過學徒工、雜工……他17歲前的經歷與漫畫幾乎毫無交集。新中國的成立給了他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也開啟了他與漫畫的不解情緣。從一張白紙到漫畫家,朱根華用了40多年時間,他的作品《一門二徒》《返鄉夢》《搖籃嫌小》《保駕》《有眼無珠》等,曾多次獲中國新聞一、二等獎,全國漫畫大賽一等獎。本期,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分享燕達在住長輩朱根華的故事。
朱根華

如愿考上大學? 進入空軍總政治部工作
17歲的朱根華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來的憧憬,他瞞著父母偷偷去華東軍事政治大學在上海的招考處參加了考試。順利通過后,他不顧父母的反對,留了個字條,就直接去學校報到了。如愿進入大學過上了軍旅生活的朱根華,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正直的軍人。
朱根華好打抱不平、樂于助人的性格,得到老師同學們的喜愛。由于品學兼優,他很快就先后加入中國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華東軍事政治大學的學習生活,為朱根華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讓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意義所在,那就是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
臨近畢業,軍委來學校挑選優秀學生到北京工作,朱根華被空軍總政治部的組織部選中。畢業后,朱根華來到北京工作,他被分配到了單位的統計科,每個月都要對槍炮彈藥、飛機坦克數量及各種人員年齡、政治素質等進行調查統計,并上報最高領導。
就這樣,朱根華在空軍總政治部工作了四五年,然而突如其來的疾病又打亂了他的人生節奏。由于家里窮、長期的壓力和高強度勞動,朱根華積勞成疾,肺和腎都出現了問題,最后不得不接受手術切掉了一個肺,需要進行長期療養。
在療養的過程中,朱根華也沒有放棄自己最喜歡的愛好——漫畫,他經常畫一些政治漫畫,給連隊投稿。有一段時間,他還堅持向報社投稿,雖然經常被退稿,但他沒有氣餒,仍繼續堅持創作。
轉業進入雜志社 與漫畫終身為伍
1958年,朱根華因身體原因,告別了軍人身份,正式轉業到《世界知識》雜志社做美術編輯,主要為雜志的封面、封底、畫報等做設計,有時畫一些國際政治漫畫。那里有濃厚的研究國際時事的氛圍,有眾多新聞戰線的專家,對朱根華的創作和技能提高是一個極好的陣地。
對于朱根華來說,漫畫是他從小的愛好,也曾經改變過他的人生走向,如今能夠直接從事這項工作,讓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和無窮的動力。作為一位零基礎的畫手,朱根華無時無刻不在練習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夠站到職業畫家的隊伍中。
《世界知識》雜志社的工作讓朱根華如魚得水,雜志出版各種與世界知識相關的內容,讓他逐步加深了對黨和國家外交政策的理解,提高了對國際問題分析研究的能力,增長了許多國際知識,開闊了視野,也為他畫好國際政治漫畫打下了基礎。
更幸運的是,那時中國的漫畫界非常活躍,涌現出華君武、方成、丁聰、米谷等著名漫畫家,他們也會畫些國際漫畫,還有很多名作傳世,朱根華經常向他們請教,從他們身上汲取了豐富經驗。
那時候,朱根華的家里或辦公室里到處都鋪滿了畫稿,散發著墨香。畫國際政治漫畫是個苦差事,很費心思,不僅要用心觀察時事政治、掌握政策,還要有生活經驗的積累。如果沒有正義感和是非感,沒有與腐敗現象斗爭的激情和才藝,就畫不好漫畫。

工作中的朱根華
朱根華非常勤奮好學,經常拿著自己的作品去向前輩們虛心請教,面對他的真誠與勤奮,前輩們非常感動,經常會給他專業指點,甚至幫他修改。在這樣的氛圍中,好學的朱根華在藝術實踐的道路上,迅猛地邁進了一大步。
調入人民日報國際部工作
1986年,朱根華調到人民日報國際部,繼續深入開展漫畫創作,并發表了大量精品作品。
說起漫畫,朱根華滔滔不絕。在他的理解中,漫畫是從繪畫藝術中脫胎而出的一種藝術形態,是美術中的輕騎兵。它簡便、快捷、敏捷,是介于哲理和藝術、文化和繪畫之間的臨界藝術、交叉學科,以幽默、夸張、比喻和象征等表現形式在藝術領域獨樹一幟,有獨特的藝術韻味。
朱根華覺得,漫畫的核心主要體現在幽默潑辣、情理意趣兼有,筆墨不拘一格。早在17世紀,漫畫便在歐洲興起并廣為流傳,清朝末年開始在中國流行。百余年來,漫畫藝術一直被人們稱為“匕首”,就是因為漫畫藝術能夠直接、迅速、準確、形象地反映社會、顯示生活,宣傳歌頌真善美,揭露批判假惡丑,深得人民的喜愛。
不少人認為畫漫畫很容易,不會畫畫的人也能畫上兩筆,只要有點意思就行,繪畫技巧全不重要。但朱根華說,實際上,漫畫和其他畫種不同,一幅國畫、一幅油畫,對景觀人物可以純自然地描繪,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形象可以不斷重復,但漫畫不允許。
漫畫一幅要有一幅的意思,要有不同的內容表現,或批評、揭露、警示,或嘲諷、歌頌,這是漫畫的靈魂。無論是構思和造型,還是內容、形式,漫畫必須有幽默感和夸張性,這也是漫畫成敗的關鍵。因此,漫畫和其他畫種相比,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更難畫。
華君武先生曾經在《我怎樣想和怎樣畫漫畫》一書中詳細地介紹過漫畫創作的全過程需要經過怎樣繁復的勞作:有蜜蜂采蜜一般的生活積累,有勤奮的素描練習,有隨時捕捉一閃而過的靈感,還有不厭其煩地修改作品。
朱根華說,一般漫畫尚且如此, 國際政治漫畫的創作難度更是可想而知。他的題材大多來源于近期發生的新聞紀事,但他又不能亦步亦趨地跟著新聞去表述,必須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用漫畫獨有的諷刺幽默手段,把最本質的東西展示出來,給人民以啟迪,給敵人以打擊。?


朱根華漫畫作品
手術臺上仍不忘創作
朱根華認為,國際政治漫畫首先是國際評論,它要求漫畫家同時也應是國際評論家。朱根華常年堅持追蹤國際形勢,鉆研國際問題,并收集了大量異國美術資料。他的座右銘是“不可得意忘形”,這里的“意”指的是漫畫創作中的構思,即“點子”,“形”指的是布局構圖、造型,沒有對“形”的精雕細刻,漫畫的幽默也無從體現, 因此二者缺一不可。?
為了一張畫的意和形, 朱根華總是廢寢忘食, 反復推敲, 多次修改, 直到滿意。1989年,朱根華得了結腸瘤,需要進行手術。術前,醫生要往肚子里灌氣,先把腸子灌脹。這個過程相當難受,很多患者都難以忍受,但朱根華躺在病床上沒有呻吟哀號,而是一直在病床旁邊的墻上用手指頭比比畫畫。等護士把他推到手術臺上,他還在那兒若有所思地比畫,好像做手術這件事跟他沒有什么關系。等從手術臺下來,愛人問他手術前在那兒比畫什么?朱根華輕描淡寫地說:“我在畫畫啊。”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報紙的國際新聞版塊上,經常能看到一首首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詩句搭配一幅幅賞心悅目漫畫的內容,這就是朱根華與人民日報總編輯池北偶合作的作品。
在人民日報社工作期間,朱根華幾乎把時間都投入到了創作中,有人曾經說“入迷就像朱根華”,可見他對漫畫的喜愛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除了畫畫就是畫畫,家里的一切事務完全顧不上。”他的愛人張慧娟說,有一次,她讓朱根華幫忙去菜市場買點菜,結果他提著菜籃子出了門,回來的時候,菜籃子里什么都沒有裝,啥也沒買回來。追問才知,他全程都在構思自己的漫畫,根本忘記了買菜這回事兒,直接提著空籃子又回家了。
還有一次,兒子得了肺炎,張慧娟抱著孩子在兒童醫院看病。醫生讓住院,可她沒帶那么多錢,就趕緊給朱根華打電話。說明情況,掛上電話,沒過多久朱根華帶著錢來了,可放下錢扭頭就走了。張慧娟氣不打一處來,抱著孩子追了出來:“你怎么就這么走了,幫我辦一下住院手續啊,我抱著孩子干不了啊。”其實當時朱根華的腦子里又在琢磨漫畫的事兒,根本想不到這些事。
那時候沒有電腦和網絡,需要記者編輯把稿子交到報社,再經過排版印刷才能印出報紙。所以,交稿時間都要預留出路上送稿的時間。如果報紙第二天要刊登特別著急的漫畫作品,朱根華的同事就會騎著摩托車來他家里取稿子,人在家門口等著,而他就在屋里畫著,畫完顏料還沒干透,就要趕緊送去報社印刷了。盡管這樣,朱根華也會把精益求精的作品拿出手,絕不糊弄了事。

朱根華創作漫畫時的照片
從一張白紙到漫畫家,朱根華用了40多年的時間。他所創造的國際人物,有的惟妙惟肖,有的奸詐獰惡,有的傲慢不遜,有的卑鄙空虛,形形色色的形象為理性的題材增添了生動和趣味,更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他的作品《一門二徒》《返鄉夢》《搖籃嫌小》《保駕》《有眼無珠》等多次獲中國新聞一、二等獎,全國漫畫大賽一等獎,并出版了《朱根華漫畫》集。
在朱根華的所有漫畫作品里,與其說是精心描繪,不如說是真情流露。在他以漫畫針砭社會時弊的同時,自身靈魂也得到凈化;在鞭撻社會上假、惡、丑的同時,真、善、美也得到了張揚。


朱根華漫畫作品
年過九旬仍然關注新聞漫畫發展
“畫政治漫畫非常辛苦,對畫的琢磨很費心思,要用心觀察時事,掌握政策,還要有生活經驗的積累。如果沒有正義感,沒有是非感,沒有對腐敗現象的斗爭激情,怕冒風險就搞不了漫畫、畫不好漫畫。”幾十年如一日地練習,朱根華的漫畫有了自己的個性。他喜歡用短粗而果斷的線條和黑色塊塑造形象,通過畫面黑與白的對比,呈現出一種黑白木刻畫的風韻。他的畫風有漫畫大家米谷的影子,但又和米谷有明顯的不同。
談到如何提高漫畫質量,朱根華說,漫畫作者一定要有正確的創作態度,有清醒的頭腦,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強烈和鮮明的愛憎以及飽滿的政治熱情,要帶著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激情去畫,如果沒有激情就不可能有感而發。一幅好的漫畫作品,往往體現的是作者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并善于運用漫畫語言來表現。但與此同時,漫畫語言不僅要準確有力,更要把握好分寸,因為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招來麻煩。這樣的麻煩,在朱根華的40多年的漫畫創作過程中,他經歷過太多太多了。
1992年,朱根華從人民日報社離休了,但他一直關注著漫畫尤其是新聞漫畫的成長與發展。“漫畫創作不像中國畫,可以反復地畫,而漫畫必須有新點子,不斷有新意。在報刊上有時候能看到“撞車”的現象,問題就在于作者沒有深入生活當中去,而是關在屋里‘閉門造車’了。生活是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要做一名合格的漫畫家,拿出好的作品,作者必須先學會做有心人,光靠小聰明可不行。”
“要善于深入生活、積累素材,即便不能直接深入生活,也要間接地去體驗。多讀書、讀好書,學會多吸納知識,研究民間故事、神話、戲曲等,廣泛收集各類對創作有啟迪價值的資料,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熟知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才能拿出受讀者喜愛的作品。"朱根華希望漫畫愛好者能創作出更多構思好、造型好、構圖好、技巧好的作品來。
數十年來,在報刊編輯工作中,國際政治漫畫作為國際評論或新聞的配角,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版面位置一般也小得可憐,常常被稱為“豆腐塊”“火柴盒”,這一點讓朱根華覺得有些遺憾。
雖然已經90歲了,但朱根華仍然關心的是中國國際政治漫畫在世界上的地位:“什么時候中國國際政治漫畫能在我們的新聞界中擁有了自己應有的地位,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產生一批群星燦爛的世界級漫畫家和大量無愧于時代的佳作,這才是我有生之年夢寐以求的。”
新聞動態
- 2025-08-02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燕達金色年華大講堂帶您漫游詩意江南
- 2025-07-30
手作美好,就在此時此刻——燕達養護中心“夏日限定 DIY”活動溫情上演
- 2025-07-28
銀齡揮桿展風采,樂享健康新生活——燕達養護中心2025年高爾夫友誼賽圓滿收官
- 2025-07-28
盛夏歡歌慶生辰 燕達相聚情意濃——燕達養護中心七月集體生日會
- 2024-09-11
“燕達15分鐘養老服務圈”都有什么?讓入住長輩贊不絕口
- 2024-08-26
以學為樂 學有所為:燕達長輩用行動證明,學習是最好的養老
- 2024-08-24
89歲原中紀委副局級檢查員李彥文“點贊”燕達:“醫療好才叫真的好!”
- 2024-08-20
91歲抗美援朝老兵關加瑞,如今和老伴在燕達過上了理想的享老生活




